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2016年04月16日
【大公网】中国首台“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问世 形象功能俱佳

大公网4月15日讯(记者秦炳煜、柏永、通讯员杨保国)中国首台“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测试样机15日在图书馆VIP惊艳亮相。这台名叫为“佳佳”的机器人不仅形象美丽端庄,而且初步具备了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与身体动作匹配,以及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和云服务等功能。
  

中国科大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陈小平教授称,“佳佳”是中国科大“可佳”机器人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系列,其研究重点在于人机交互中的“特有体验”,即只有机器“人”而非其他电子产品才能带来的体验。他指出,“在传统的功能性体验之外,我们首次提出并探索了机器人品格定义,以及机器人形象与其品格和功能的协调一致问题。”
  

如今,手机 和个人计算机都具有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并已高度普及,在平台、入口和用户粘性等方面占据了先发优势。在此背景下,机器人科研成果如果不能带来特有、全新的用户体验,就不具备独立的产品和市场价值。因此,“特有体验人机交互”已成为服务机器人产业化的主要瓶颈之一。
  

中国科大“可佳”机器人团队联合国内合作伙伴,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成功研制出“佳佳”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测试样机。“中国特色的机器人仿人形象是这次发布的重点内容之一。”
  

陈小平说,他们团队的研究表明,人机交互体验涉及形象、功能和品格三个层面,形象是用户的第一体验。机器人形象有仿人和卡通两大类,要产生特有体验,面临诸多挑战。因为形象不仅要与其功能匹配,还要符合机器人的品格定义。
  

“机器人品格定义是人机关系的核心,而对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陈小平说,他们初步定义机器人的品格由“善良”、“勤恳”和“智慧”构成。遵守这个品格对机器人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是恰当的人-机器人关系的根本保障。例如,一个“善良”的机器人,即使拥有过人的知识和能力,甚至具有“自我意识”,也不会故意危害人类。而以往以“机器人三原则?”为代表的人-机器人关系的常识性理解,已不能满足当前机器人研发的实际需要,有必要展开科学层面的深入探索。
  

已完成初步测试“佳佳”形象与功能较好
  

据悉,可佳团队已完成对“佳佳”机器人的初步测试。据用户反馈,“佳佳”的形象与功能较好地体现了该团队给出的机器人品格定义,并得到了测试用户的普遍认可。“佳佳”已先后担任2016首届“全球华人机器人春晚”和“谁是棋王”某场比赛的主持人。
  

陈小平表示,目前的“佳佳”主要是一个测试平台,下一步将展开系列化用户测试,根据大众反馈意见进一步增加和改进功能,“使之虽是机器,又更像‘人’,并成为所有机器人的形象代言人。”

 

2016-04-15 大公网|http://news.takungpao.com/mainland/focus/2016-04/3306358.html

  • 06.03
  • 06.03
  • 06.01
  • 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