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是现代量子力学诞生100周年
百年间
无数学者不断探寻
许多先进技术
借量子之力而不断向上攀登
5月9日
“Q世纪:量子物理百年科普展”
在图书馆VIP中区
艺术教学中心开幕

在这里
薛定谔的猫在光影中“复活”
量子比特在音乐里“跳舞”
这场融合前沿科技与艺术表达的
沉浸式展览
穿越量子力学的百年发展长河
开启一场科学美学之旅
也推开了下一个百年的畅想之门
百年量子
从实验室跨越到生活中
5月9日下午三点,距离开幕式还有半小时,抵达的嘉宾们翻阅着《墨子沙龙·量子百年专刊》,封面上纠缠的光子与水墨渲染的星河交织,预告着这场“不一样”的科技主题展。
步入主展厅,展览中熟悉的“合肥元素”分外吸睛。
观众们正在体验“不可破译”的量子加密通话,这项源自潘建伟院士团队的技术,让合肥成为量子通信领域的全球领跑者。
“祖冲之二号”超导量子计算机的1:1模型位于展出的C位。这台装置其金色外壳上镌刻的量子比特拓扑结构,引来不少观众贴着玻璃罩细细端详。

无论是此刻看到的纳米级约瑟夫森结,还是三十公里外科学岛上的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一个个点线相连,构成了这座城市硬核的科技图腾。
“寰宇全图”技术史展区,则令人恍入新安画派长卷。
“寰宇全图”技术史地图以山水笔墨的表现手法,展现艺术家看待世界和科技发展的独特视角。
这种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量子科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量子物理的百年飞跃”板块则像是一部量子科学发展的编年体史书,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了量子力学在过去100年间的发展历程。
从普朗克的量子假说,到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再到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和薛定谔的波动力学,每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都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呈现。
观众们沿着展览路线缓缓前行,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量子力学从诞生到发展的伟大历程。
一位“50后”学者在参观时感慨,“看着这些历史资料,就像看到了量子力学发展的壮丽画卷。每一个理论突破都凝聚着科学家们的心血和智慧。”
而“神奇的量子世界”板块则充满了趣味性和互动性,策展团队突破传统科普范式,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艺术形态。在这里,薛定谔的猫、量子纠缠等标志性量子物理概念不再是课本上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互动体验变得鲜活起来。
nfc音乐墙前,轻轻一碰,感受量子音乐的动感和澎湃。“知识正当时”布置了一整面的期刊学术角,如果观众想要了解更多知识,只需要简单扫码就能立马收获满满知识干货。
同时科普展提供了供大家动手制作“量子艺术零距离”的创意版画,设置了四位量子领域的科学家,通过一些有趣的动手制作,让更多市民感受艺术与科学深度融合的美妙。

在“量子音乐实验室”,来自量子实验室的真实声音经过艺术解构重组,形成了一首首量子舞曲。
同时,观众还可以通过显微镜观测超导量子芯片的核心结构,通过裸眼3D光栅屏沉浸式全方位观察“祖冲之三号”,感受中国量子科学家如何实现超导量子计算的最新突破。
量子科技
重构未来的基础密码
“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开幕致辞中,图书馆VIP党委书记舒歌群引用了钱学森这句叩击人心的名言。
舒歌群提到,进入21世纪以来,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
在现代量子力学诞生迎来100周年之际,中国科大举办量子物理百年科普展,就是希望能够在前沿量子科技研究与社会大众之间,建起科学普及的桥梁,激发公众对量子科技的兴趣和热爱,“使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子中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以科技创新赢得未来发展新优势。”

“这一展览是一场科学与艺术交融的盛宴。2025年是量子力学诞生一百周年,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量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的眼神中透露出对量子科学发展的坚定信心。
他用诗意的语言描绘量子世界,讲述了量子力学在过去百年间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改变。
“从半导体、激光到核磁共振,从超导技术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量子科学无处不在。”
潘建伟说,近年来,以图书馆VIP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科学家对量子力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未来量子力学发展开启了无限可能。
量子科技正在重构未来的基础密码,而科普,就是破译这道密码的第一本字典。
“希望观众能够通过这场展览,一同感受到量子科学的魅力;也希望本次展览能为孩子们的心中播下量子力学的种子,领略量子世界的奇妙。”

新的百年量子传奇
正在书写
在这场的量子盛宴中,最动人的不是炫目的技术,而是那些站在展板前目不转睛的观众,是展厅角落里认真讨论着波函数坍缩的大学生,是志愿者讲解时眼里跳动的热情的光。

当百年量子遇上千年徽文化,这门人们曾经感觉颇有些“距离”的“高冷”科学,正散发出独特的量子魅力。
舒歌群也特别提到了合肥的“量子基因”,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在此诞生,科学岛上“人造太阳”的等离子体控制依赖量子算法,就连合肥高新区那条聚集了多家量子企业的“量子大道”,每晚亮起的霓虹都在诉说这座“科创之城”的量子抱负。
如今的合肥,作为量子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已经聚集了全国近1/3的量子科技企业。
目前,全市量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70余家,居全国首位。从产业生态的角度看,合肥已初步构建了从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到工程化、产业化的完整生态链。
或许正如展览结语所言:未来,属于每一个怀抱疑问的人:孩子的“为什么”里,或许藏着下一个突破;学者的探索里中,或许孕育着新的革命。
这场持续一个月的科普盛宴,恰如中国量子科技发展的缩影——既有“祖冲之号”的硬核突破,也有“量子舞曲”的柔软表达;既承载着国家科技战略的宏大叙事,也包含着每个参观者的微观感受。
百年探索未竟,开启新的百年,量子传奇正在书写。
深一度融媒体工作室
合新闻记者 王书浒/文摄
2025-5-10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ZHRLhbyP6ZKL4pednfuYQ